亦境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在2019年全球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19年度英国国家景观奖(BALI National Landscape Awards)2项,上海醉白池公园更新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公园位于上海松江区人民南路64号,总面积为 51285 平方米,本次更新设计内容包括:醉白池东南角盆景园、中部水杉林、南部香樟林、董其昌博物馆周边、西入口外场地、全园景观水体和监控系统等。
挑战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如何在有限投资的条件下,保留与尊重现状,突出醉白池的明代文人园林特色,并解决现存的一系列问题是本次改造工程所面临的挑战。
问题与挑战:
1、如何解决上海地铁9号线松江醉白池站在公园西大门开通,带来的西大门广场高客流集散问题?
2、如何优化园内流线,并在曲折幽闭古典园林的院落空间内满足大流量的公共游赏活动?
3、如何结合现状的竖向与水系,优化园内高密度植物空间,拓展游憩功能?
Design innovation and features
1、老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再利用
将改造过程中拆下的砖瓦、石材、卵石等老材料归类整理后,重新组合或与新材料结合,运用于景墙花窗、地面铺装,盆景座台、排水沟等处。老材巧用一方面形成场所归属感、认同感,另一方面减少垃圾、降低成本,体现了生态环保理念。
↑ 现场石材保留归类整理后的再利用
↑ 保留石材在盆景底座的再利用
↑ 保留石材在铺装上的再利用
↑ 木桩护岸的经济环保效应
2、重塑场所精神,追求文化再生
以明末清初江南文人园“以画入园”的造园手法,再现了故园主,“松江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顾大申典雅、灵动的画风;将“以水为脉,活水绕园”作为水系改造布局理念,融合明末清初文人园简洁朴实的理水手法,通过盆景园中“半亩方塘”营造“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致,再现了“求理”、“适意”的古韵。联通园内水景与城市河道,并通过综合治理的手段,净化园内水体,形成可控制的内外水循环,为醉白池提供了“源头活水”,让园内景观水体共同参与到城市水体的循环代谢中。
↑ 盆景园的文雅灵动画风
↑ 营造醉白池活水源头
↑ 园内景观水体共同参与到城市水体的循环代谢中
3、传承古韵,开辟公共活动空间
在遗存核心古园外围,结合地形地貌,梳理园内流线,增辟人性化的公共活动场所,满足大流量的公共游赏活动。保留改造范围内所有胸径10cm以上的乔木和带基础的大型盆景,并对古树名木进行复壮养护。结合现状的竖向与水系,优化园内高密度植物空间,在香樟林、水杉林下以花街铺地形成边界富于变化的硬质场地,拓展了场地的游憩功能,为游客提供了舒适宜人的林下健身休闲活动空间。
↑ 现场保留的大型盆景
↑ 林下开放空间
↑ 林下活动空间为游客提供的各种活动功能
4、结合地势高差,自然渗透内外景观
西入口区域利用风格统一、标高不同的规整种植池划分空间,使入口流线更清晰的同时,在游客中心与售票处外形成广场空间,成功解决了地铁9号线开通带来的大量客流集散的问题。在董其昌博物馆周边、盆景园等公共集散场地,采用传统建筑、场地铺装、竹篱与种植池的组合,化解高差,引导人流。在改造与非改造区域内外空间界面的处理上,通过植物等景观材料进行围护,既暗示了空间的边界,又使空间相互渗透,形成灵动变化的空间序列。并增添无障碍设施,增设全覆盖式监控系统,通过景观与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隐蔽处理摄像头,最大程度?;す旁傲?、园内文物,以及游客的安全。
↑ 入口高差的化解
↑ 董其昌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内的材料细部
↑ 传统材料和工艺的竹篱笆既界定空间又迎合场所精神
↑ 漏窗和月拱门营造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含蓄通透感
↑ 风格统一、标高不同的规整种植池划分空间,使九号线入口流线更清晰
合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人工林带的游憩转型:上海松江方松体育公园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英国国家景观奖(BALI)——以花为媒“链接校园与社区”:上海交通大学蔷薇园设计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IFLA APR卓越奖 :从绿带到珍珠项链——上海外环林带植物群落评估与更新研究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IFLA APR卓越奖 :江南运河的咽喉——镇江古运河中段景观提升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IFLA APR卓越奖 :串联黄浦江东岸的珍珠——上?;破纸筱?、中栈、耀华公园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文之采 · 行于云——“故里” 游园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霓虹之上——溧阳1号公路驿站建筑及景观设计∣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水墨微花园——昆山北后街小游园∣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上?;破纸筱?中栈/耀华公园设计|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遗落人间的高原明珠——扎尕那生态旅游养生特色小镇∣项目动态
上海亦境诗意水乡 · 常嘉高速周庄互通区域景观设计∣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亦境作品︱张家港大新湖公园规划设计
美若明眸,顾盼生辉亦境作品︱水清花影叠,芷岸绿带舞——上海市松江区油墩港沿河休闲绿地
水清花影叠,芷岸绿带舞亦境作品︱杉陌芦花,鸢飞鱼跃——太仓七浦塘生态公园
杉陌芦花,鸢飞鱼跃亦境作品∣妆点老城区的咫尺绿心——昆山高板桥小游园
妆点老城区的咫尺绿心湾溪公园的“有机更新” | 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错过了武大?;?,就不要再错过交大蔷薇∣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通往瓦屋山的幸福之路-溧阳乡村旅游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亦境作品
上海亦境喜讯 | 亦境成功中标合肥“上海路沿线环境整治项目设计”
上海亦境亦境作品︱山水田园蕴诗韵——溧阳天目湖大道
上海亦境长江(镇扬河道段)焦北滩农业园规划设计
以“香林花圃”为主题的实验性景观岛屿张家港市南丰镇四干河(建工大道-南丰西路)沿河景观带设计
生态、整体、关联——演绎水之情怀溧阳长山大道景观设计
竹语山水·印象天目上海松江区泗泾公园综合改建设计
千年古镇公共景观空间?;び敫碌奶剿?/span>溧阳燕山公园二期景观提升设计 | 亦境作品
“水绕燕山,绿映水中”的休闲山体公园江阴林荫大道景观设计 | 亦境作品
林荫 园艺 水韵嘉善白水塘、孙家桥、新区中央公园工程(二期)滨河公园方案设计
一园一韵、一廊一品泰州凤城河西南城河景观设计
水城一体,还河于城上?;破纸筱?、中栈、耀华地块贯通规划设计
国际大都市开放空间与公共岸线的探索与实践江西南昌旭岚春天景观规划设计
晨岚春晓,山水谐秀南宁吉祥凤景湾景观设计
轴线上的景观盛宴昆山夏驾河“水之韵”城市文化休闲公园规划设计
连接、渗透、聚合天原公园(长宁区老年公园)改造设计| 亦境作品
一个有温度的公共景观空间温州龙港镇巴曹A1地块新城国际景观设计
栖居、乐居、雅居江苏溧阳天目湖健康养生园景观规划设计
聆听山与水的景观对话,打造山居、水居的江南图景张家港市新泾路绿化景观设计
生态脉络,链式景观泰州溱湖大道景观改造设计
因水制宜,创建生态景观路泰州引江河(滨水带状公园)疏港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因“土”制宜的生态廊道太仓城区道路景观改造设计
强化园艺化,创新立体化桂林江山领秀景观设计
汲山水之灵,呈生动之景镇江市长江路滨水带环境提升及生态湿地设计
活力南滨、翡翠长岸张家港金港大道景观提升设计
“岛链式”空间塑造多彩迎宾大道张家港市南丰镇四干河(建工大道——南丰西路)沿河景观带设计
生态、整体、关联——演绎水之情怀上海东方丽都花园景观设计
小桥流水畔的城市伊甸园江苏溧阳龙泉山庄景观设计
景观色调中的诗章韵律镇江内江滨水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重塑大、小尺度之间的张力,塑造混合的开放空间和新社区福建宁德东湖南岸公园规划设计
因物施巧的“节约型”生态公园探索与实践江阴霞客大道景观设计
从“通道”走向“廊道”的探索与实践溧阳高静园改扩建设计
借古通今,藉旧融新太仓人民公园改扩建设计
意取“弇山园”,情生粉黛间